现在是:

科普文化
您的位置: 主页 > 科普文化

一两陈皮一两金,秋季吃陈皮,配它效果更佳!

时间:2021-09-10 10:29 发布人:黄秋实 点击:

  陈皮大家已经很熟悉了,喝茶的时候,我们放点陈皮进去;煮粥的时候,也可以放点陈皮;煲糖水和老火汤就更不用说,不管煮什么,加了陈皮,味道就有了本质的升级。

  还有人说,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胜黄金。

  陈皮药用也是一绝,它的性子又很温和,基本上放到任何药方中,都有很好的协助作用。

  所以说,家中常备陈皮,是一定没有错的,那么,陈皮适合哪些人呢?

  喜欢吃肉,喉咙粘腻、痰多,疲倦嗜睡,能吃但是消化不了、容易腹胀胃胀等等,如果你也这样,建议和陈皮做朋友。

  在秋季,陈皮更是一种非常“好用”的食材~

  秋天吃陈皮

  8个好处收入囊中

  ▶ 止咳

  陈皮能够理气、化痰,非常适合湿痰、寒痰咳嗽者(出现咳嗽、痰多、舌苔白腻、胸闷、不思饮食等症状)。

  患有支气管炎的人,也可试试用陈皮煮水喝。因为陈皮中的柠檬烯,能够刺激支气管,使腺体分泌增多,从而达到祛痰作用。

  ▶ 降脂

  肥胖者多痰,这样的人可取陈皮、荷叶各10克泡茶来喝,陈皮、荷叶降浊的同时能够使清气往上升,一升一降之间,脾胃这个轮子就转动起来了,脾胃好了就更有力量把痰湿运化掉。

  这个方子,它不光减肥,还能降脂,因为它们两个本质上是一回事儿,都和痰湿有关,痰湿堵在血脉里,叫高血脂;塞在肚皮上,叫小肚腩。

  而且现代研究也发现,荷叶本身有非常好的降血脂的作用,荷叶陈皮茶,喝上一段时间,体重变轻了,血脂也慢慢降下去了。

  ▶ 化痰健脾

  陈皮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。脾胃主运化水湿,脾胃之气行能祛湿、健脾、化痰,故陈皮具有养脾、醒脾、健脾的作用。

  ▶ 治大便、溏薄

  中医认为大便呈稀水样或大便次数较多,主要是由脾胃虚寒或者感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而导致。陈皮具有健脾之效,调中祛湿之功,可祛除体内寒气。

  ▶ 消化不良

  陈皮的挥发油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,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增加食欲。

  ▶ 安神

  很多人不知道,陈皮也是可以安神的,这一点大部分书籍中可能都没有提到。

  陈皮讲究的是一个陈字,就是要放置的久一些,陈皮经过岁月的沉淀有一股陈旧之气,能使人气定神安,并且陈皮还有独特的芳香气味。民间常用陈皮来制成枕头,清香怡人,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
  ▶ 胸闷腹胀

  陈皮中的橙皮苷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等成分,对肠胃有温和刺激作用,胃胀腹胀时,陈皮煮水一喝下去,胀闷感会有缓解。

  ▶ 皮肤干燥

  皮肤不好,可以用火麻仁、山药熬粥,再加点陈皮进去。火麻仁润燥,能去除身体的干燥,山药色白入肺,能够养肺,肺主皮毛,陈皮把药性引到体表。 

  ▶ 预防血管硬化

  陈皮含有果胶,能够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中的沉积,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。

  总之,别看小小的一片陈皮,好处还挺多~

  陈皮配它,效果更佳

  很多人只知道将陈皮泡水喝,若能学点搭配技巧,其实它的保健效果还能更好!

  ▶ 陈皮+赤小豆=清热祛湿

  推荐食谱:陈皮百莲赤豆汤

  作用:清热、祛湿、养心安神。

  食材:陈皮5克、赤小豆70克、去芯莲子20克、百合10克。

  做法:赤小豆提前浸泡1个晚上。莲子、百合提前浸泡1~2个小时。在锅中倒入所有食材,加入清水。大火煮沸后,转小火慢煮1.5~2个小时左右。

  ▶ 陈皮+山楂=刮油通便

  推荐食谱:陈皮山楂茶

  作用:消食化积、润肠通便、理气健脾。

  食材:陈皮2克、北山楂干2克、炒决明子2克、干荷叶1克。

  做法:将上述食材一同冲泡饮用。

  ▶ 陈皮+茯苓=健脾止咳

  推荐食谱:陈皮茯苓茶

  作用:缓解痰咳、促进消化。

  食材:陈皮2克、茯苓6克。

  做法:将上述食材一同冲泡饮用。

  食用陈皮,还要注意2点

  ▶ 自制陈皮不可行

  很多人以为,把吃橘子剥下来的皮晒干,就能代替陈皮。这其实是个误区,吃不对反伤身。

  药用陈皮,在橘子的品种、制作工艺和保存上,都有很严格的要求。所以陈皮最好在正规中药房购买,就不要自己在家制作啦。

  ▶ 这些人群不宜食用

  胃热的人:常伴有舌苔黄腻、爱吃冷食、胃痛拒按等;

  热咳的人:咳嗽、气喘时带有黄白色的痰;

  阴虚或气虚的人:失眠多梦、同时伴有咽喉干涩。 

上一篇:提早应对,警惕“秋季抑郁症”!

下一篇:这段时间它最脆弱,养好护好不劳医生开方!

地址: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工业园区 电话:0883-6982166 邮箱:zkxzyyy@163.com

设计/运营维护: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

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·镇康县中医医院

ICP备案号:滇ICP备17007705号

滇公网安备 530924020001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