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芦,别名狼头花、野兰、鬼油麻、独花山牛蒡、和尚头花,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,本品的用药部位为其干燥根。常于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后可入药。
炮制切片后的漏芦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,多扭曲,长短不一。表面暗棕色、灰褐色或黑褐色,粗糙,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。外层易剥落,根头部膨大,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,顶端有灰白色绒毛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灰黄色,有裂隙,中心有星星状的裂隙,呈灰黑色或棕黑色。可以闻到特殊的气味。
漏芦的花造型别致,颜色艳丽,极具观赏性。到了夏季就是漏芦的花期,漏芦的花瓣为管状,呈淡红紫色;花冠很长,花冠先端裂开小叉;花冠下的瘦果倒圆锥形呈褐色。
【典籍来源】
1. 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漏芦,主皮肤热,恶疮疽痔,湿痹,下乳汁。”
2. 《别录》:“漏芦,生乔山山谷。八月采根,阴干。”
3. 陶弘景:“漏芦,今近道亦有。市人皆取苗用之,俗中取根名鹿骊。”
4.《唐本草》:“漏芦,俗名荚蒿,茎叶似白蒿,花黄,生荚长似细麻,如箸许,有四、五瓣。七月、八月后皆黑,异于众草,蒿之类也。常用其茎叶及子,未见用根。其鹿骊,山南谓。”
5. 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凡使漏芦,勿用独漏,缘似漏芦,只是味苦酸,误服令人吐不止,须细验。”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归经】归胃经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消痈下乳,舒筋通脉。
【主治】用于乳痈肿痛,痈疽发背,瘰疬疮毒,乳汁不通,湿痹拘挛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煎汤,9-15g。外用适量,研末醋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【使用注意】孕妇慎用。贮藏应置通风干燥处。
【临床应用】
1.治疽作二日后,退毒下脓:黄芪(生用)、连翘各一两,大黄一分(微炒),漏芦一两(有白茸者),甘草半两(生用),沉香一两。上为末,姜、枣汤调下。
2.治乳妇气脉壅塞,乳汁不行,及经络凝滞,乳内胀痛,留蓄邪毒,或作痈肿:漏芦二两半,瓜蒌十个(急火烧焦存性),蛇蜕十条(炙)。上为细散,每服二钱,温酒调服,不拘时,良久吃热羹汤助之。
3. 治瘰疬,排脓、止痛、生肌:漏芦、连翘、紫花地丁、贝母、金银花,甘草、夏枯草各等分。水煎服。
4. 治皮肤瘙痒,阴疹,风毒,疮疥:漏芦、荆芥、白鲜皮、浮萍、牛膝、当归、蕲蛇,枸杞子各一两,甘草六钱,苦参二两。浸酒蒸饮。
5. 治流行性腮腺炎:板蓝根一钱,漏芦一钱半,牛蒡子四分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
地址: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工业园区 电话:0883-6982166 邮箱:zkxzyyy@163.com
设计/运营维护: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
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·镇康县中医医院
ICP备案号:滇ICP备17007705号